摘要

2020年春节因疫情防控需要,全国各市实行严格管控,空气质量特征也随之发生变化。利用2018年和2020年春节时段30天数据,构建增幅指数,对比分析了全国范围内PM2.5时空格局、城市管控前后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两年春节期间,PM2.5曲线特征相似,均呈尖帽形,初一02:00前后出现峰值,其他时间变化平稳,初一的PM2.5浓度远高于基础浓度。(2)在疫情(2020)和非疫情(2018)年份,ST1段的PM2.5浓度比ST1段分别降低26.97%、7.05%。对应的,受污染城市占比减少12.70%、2.52%,初一日增幅指数为81.2%、51.71%。空间上,疫情年份的污染格局相对稳定,而非疫情年份的污染格局变化较大。综合结果反映出城市严控可促进空气质量好转。(3)影响因素上,"封城"后空气质量改善与一次颗粒物排放和交通大量减少密切相关,除夕夜PM2.5骤增则与烟花爆竹的集中燃放带来的大量颗粒物和SO2排放有关。人口数量越多、第二产业增加值越高的城市,"封城"后PM2.5的降幅越显著,初一增幅指数越低,表明"封城"后人口集聚和工业排污不再是影响PM2.5的主要因素。对于特定时期的大气污染治理来说,城市合理管控能使空气质量好转,在传承传统节日、节庆等的文化和习俗时需要更规范的城市管理政策和环保的节庆替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