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比病原菌培养阳性脓毒症(CPS)与培养阴性脓毒症(CNS)患者的特征和结局, 以了解培养阴性对预后的影响, 并探讨其可能的死亡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以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v0.4(MIMIC-Ⅳv0.4)中筛选出的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确诊脓毒症前后24 h内病原菌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CPS组和CNS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情资料及医疗操作等。在3个回归模型下, 应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CNS与住院病死率的关系。利用卡方分析及中介效应分析探讨初始抗菌药物治疗和90 d内抗菌药物使用史对CNS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影响。结果共8 587例脓毒症患者纳入最终分析, 其中CPS组5 483例, CNS组3 104例。与CPS组相比, CNS组患者年龄更小〔岁:68(56, 79)比70(58, 81)〕,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及入重症监护病房(ICU)24 h内进行机械通气、肾脏替代治疗和使用血管升压素比例更高〔SOFA评分(分):3(2, 5)比3(2, 4), 机械通气:48.61%(1 509/3 104)比39.25%(2 152/5 483), 肾脏替代治疗:13.69%(425/3 104)比9.68%(531/5 483), 血管升压素:15.79%(490/3 104)比13.44%(737/5 483)〕, 且ICU住院时间更长〔d:5(3, 10)比3(2, 6)〕, 住院病死率更高〔25.00%(776/3 104)比18.53%(1 016/5 48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两组在性别分布、入ICU类型、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过多种因素校正后, CNS是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优势比(OR)=1.441, 95%可信区间(95%CI)为1.273~1.630, P<0.001〕。卡方分析及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 初始抗菌药物治疗对CNS患者住院病死率升高没有显著影响, 而90 d内抗菌药物使用史是CNS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OR=1.683, 95%CI为1.328~2.134, P<0.05), CNS在90 d内抗菌药物使用史及院内死亡中的中介效应显著(Z=5.302, P<0.001), 中介效应占比为7.58%。结论 CNS患者较CPS患者病情更重, 预后更差。既往90 d内使用过抗菌药物可能与CNS患者住院病死率升高有关, 但并不能完全解释CNS高病死率的原因。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