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讨不同施磷水平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和解磷细菌(PSB)对紫花苜蓿光合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为提高紫花苜蓿的磷肥利用效率及优质高产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制度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盆栽试验,设置4个接菌处理[未接菌对照组(CK,J0)、单接巨大芽孢杆菌(Bm,J1)、单接摩西管柄囊霉(Fm,J2)和双接菌(Bm×Fm,J3)]和4个施磷(P2O5)水平[0(P0)、50(P1)、100(P2)和150 mg·kg-1(P3)],共计16个处理。通过对紫花苜蓿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光能利用效率(LUE)、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绿素(Chl a+b)含量和生物量进行测定,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明确紫花苜蓿各光合指标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通过隶属函数分析筛选出有利于促进紫花苜蓿生物量形成的最佳菌磷耦合模式,明确施磷和接种解磷菌对紫花苜蓿光合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接菌处理下,紫花苜蓿叶片Pn、Tr、Gs、LUE、WUE、Chl(a+b)和生物量均随施磷水平的提高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P2处理达到最大值,且施磷处理均显著大于未施磷处理(P<0.05),而Ci则随施磷水平的提高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施磷处理均显著低于未施磷处理(P<0.05);相同施磷处理下,紫花苜蓿叶片的Pn、Tr、Gs、LUE、WUE、Chl(a+b)和生物量均为接菌处理显著大于未接菌处理(P<0.05),且除Chl(a+b)外,Pn、Tr、Gs、LUE、WUE、Chl和生物量均为在J3处理达到最大值,而Ci显著低于未接菌处理(P<0.05),在J3处理达到最小值。相关性分析表明,Ci与Pn、Tr、Gs、LUE、WUE、Chl(a+b)和生物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余各指标间均两两呈显著正相关(P<0.05)。根据隶属函数值大小排序,排名前3位次的分别为J3P2、J2P2和J3P1。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与解磷细菌,并施磷100 mg·kg-1的菌磷耦合模式,能够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叶片的光合特性并增加叶绿素含量,进而有利于促进紫花苜蓿生物量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