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大鼠坐骨神经内微血管定量分析模型

作者:朱昭炜; 毛以华; 何波; 周翔; 朱庆棠; 许杨滨; 唐茂林; 刘小林; 朱家恺
来源:中国科技论文, 2015, 10(24): 2903-2908.

摘要

比较氧化铅和伊凡斯兰(evans blue,EB)灌注后血管定量研究的优劣,寻找最适的微血管定量分析模型。取15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荧光显影组A(EB一维组)、荧光显影组B(EB三维组)和放射造影组C,分别灌注单纯EB、明胶EB和明胶氧化铅后,对各组使用紫外分管光度计、体式显微镜、反射荧光显微镜和micro-CT进行观察、测量并计算血管直径(D)、血管指数(SF)和血管容积(VF)。结果表明:A组可测得局部血容量为(16.22±1.70)mm3,B组的血管直径、血管面积和血管指数分别为(11.79±7.23)μm、(0.14±0.05)mm2和(24.19±5.03)%;而C组分别为(26.45±11.81)μm、(0.06±0.02)mm2和(10.73±2.06)%。荧光B组对直径<20μm微血管的显影效果较放射组好(P<0.01),但对直径>20μm微血管的显影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EB三维研究优于EB一维法,不仅能够显示微血管形态,而且能够采集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但其不利于大样本研究。明胶氧化铅灌注易于操作,虽然分辨率较EB显影低,但更适用于大样本可视定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