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急诊实验室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并制订相应对策,提高分析前环节的标本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实验室2018—2020年记录的所有不合格标本共1 286份。根据《临床实验室质量指标:WS/T496-2017》中的分析前质量指标对急诊标本不合格率进行统计;比较3年不同类型的不合格标本数的变化趋势;分析不合格标本的科室来源。结果 2018—2020年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6.67?、5.32?和4.43?,呈逐年递减趋势。主要不合格原因为抗凝标本凝集、标本溶血、标本量不正确。各类型标本不合格数最多的是用于血常规检测的标本,其次为用于凝血功能和生化检测的标本等。2018年退收的不合格标本(501份)中有66%来自普通病房住院患者,22%来自急诊患者,12%来自监护室患者。在普通病房住院不合格标本中,有77%来自内科病房,23%来自外科病房。内科病房中退收率最高的为血液科(11.7%)。结论 通过对不合格标本的记录及质量指标的统计分析,积极、主动与临床科室进行沟通,一同寻找原因并制订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分析前自动化程度,以降低标本不合格率,提高急诊实验室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
-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