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后盆腔不全骨折(PIF)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2月至2010年5月在该院采用放射治疗作为单独治疗方法的55例宫颈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随访2年,通过CT和(或)磁共振成像观察患者脊柱、骶骨、骶髂关节、髂骨、耻骨和股骨头的骨折情况并检测患者CT片上第5腰椎(L5)椎体、左侧骶骨和右侧骶骨的密度,探讨不同因素对PIF发病率的影响。结果随访2年后55例患者中有12例(19个部位)患者发生PIF,累积发生率为21.82%;患者PIF部位分布为:腰椎椎体5例,骶骨5例,耻骨4例,骶髂关节2例,髂骨2例和股骨头1例。CT片上第5腰椎椎体密度"≤130 HU"和">130 HU"时患者PIF发病率分别为16.36%和5.45%,左侧骶骨密度"≤-35 HU"和">-35HU"患者PIF发病率分别为18.18%和3.64%,右侧骶骨密度"≤-35HU"和">-35HU"患者PIF发病率分别为20.00%和1.82%,3个部位CT片密度在PIF发病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绝经状态和CT片平均密度对PIF的发生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T片平均密度是影响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后PIF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可能发生PIF,其发病与绝经状态和骨密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