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一种以意义探寻与生成、价值阐释与认同为旨归的教育活动,德育如果缺失师生之间以及教师引领下学生的理解与反思,学生的生命存在和价值就会被漠视,无法成为真正"有道德的幸福人"。理解德育基于哲学阐释学的"理解理论",扎根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创设有利于学生自我理解与相互理解的境域,激发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涵养学生丰富的道德智慧,形成学生鲜明的主体性道德人格。理解德育具有交互性、生活性、愉悦性、情境性等基本特征,能够促发学生与德育的意义关联,提供接受德育影响的最佳契机,促进教师德育素养和能力提升。理解德育的实践策略必须突破传统"知性"和"强制性灌输"德育的束缚,转向开放、多维、交互、非线性的"复杂"思维方式,重视激发学生道德理解兴趣,唤醒学生道德理解自觉;增强学生道德反思意识,提升学生道德反思能力;构建和谐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深层道德交往;营造道德理解生活场域,发挥环境"无言之教"价值;加强学生同伴道德交往,获得积极道德理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