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内麻点镇痛用于治疗癌症疼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韩学昌; 邢群智; 李毓; 董旭; 马孝武; 张露; 王前前
来源:针刺研究, 2020, 45(10): 845-850.
DOI:10.13702/j.1000-0607.200131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内麻点治疗癌疼痛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其镇痛机制。方法:将癌症疼痛患者14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电针组给予电针针刺内麻点镇痛+镇痛泵镇痛(仅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安慰电针非针刺镇痛。两组均于每天早上8点开始治疗,记录治疗前1 h(T0),第1天治疗后1 h(T1)、8 h(T2)、24 h(T3),第2天治疗后1 h(T4)、8 h(T5)、24 h(T6)各时点的镇痛效果。检测患者血浆中炎性因子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胺及亮脑啡肽、β-内啡肽、强啡肽A1-13的含量,并评价两组的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T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的VAS评分,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胺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电针组血浆中亮脑啡肽、β-内啡肽、强啡肽A1-13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血浆中亮脑啡肽、β-内啡肽、强啡肽A1-13含量明显降低(P<0.05)。电针组T1、T2、T4、T5时点的VAS评分及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胺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T1、T2、T4、T5时点的镇痛疗效及各时点血浆中亮脑啡肽、β-内啡肽、强啡肽A1-13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治疗安全性等级比较,电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电针刺激内麻点镇痛治疗癌症疼痛简便、安全、经济,且效果显著,大大提高了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