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1795年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美育是一种“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因为当时的社会问题是个人“永远束缚在整体中一个孤零零的断片上,人也就把自己变成一个断片了”。半个世纪后的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以“异化”表述人的生存困境,并提出“完整的人”的概念:“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他特别强调,“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