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风险社会的到来使社区韧性成为基层风险应对的重要路径选择。学界虽经历了“取经—效仿—自觉”的理论性探索,但囿于学科属性、治理情境及基层视域的研究局限,难以准确刻画出我国社区韧性的本质特征。作为党和国家有关国家安全的战略思考,新安全格局提供了兼具宏观视域和本土色彩的理论视野。基于此,在深度把握新安全格局整体性、权变性、主体性、基础性特征的基础上,从价值、结构、管理、技术、环境维度构建社区韧性理论的本土化分析框架与实践路径。其中,价值韧性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风险应对理念,实现社区居民安全保障同居民参与双轮驱动;结构韧性以基层党组织领导弥合科层结构与网络结构张力,实现多元治理主体协同配合;管理韧性强化多元治理主体在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学习等过程中的动态统筹能力;技术韧性以技术化手段为支撑,增强基层社区风险应对的信息、资源整合能力;环境韧性以系统化思维实现社区内外部环境彼此作用、相互协调。这一研究与西方已有研究在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重心、学科取向上存在本质区别,并在扬弃本土化探诘基础上尝试突破基层视域的理论局限,促成新安全格局与社区韧性建构双向互动,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韧性话语体系以及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