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明确适合苏打盐碱地水稻增产和养分高效利用的氮肥运筹方式。以粳稻品种垦粳7号为供试材料,于2017~2018年,在大田条件下设置5种氮肥运筹方式:不施氮肥(N0)、农民常规施氮(N1,N总量150kg/hm2,基肥∶蘖肥∶穗肥=6∶3∶1)、平衡施氮(N2,N总量15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4∶3∶3)、减氮处理(N3,N总量135 kg/hm2,基肥∶蘖肥∶穗肥=4∶3∶3)、平衡氮肥前移(N4,N总量15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5∶3∶2),其中以N1为对照。分别在齐穗期和成熟期测定植株氮、磷、钾含量,并分别计算氮、磷、钾积累量及转运量、转运贡献率,收获后测定实际产量。结果表明,与N1相比,N2和N3有利于提高水稻的实际产量,平均分别提高14.23%和5.64%,其中N2与N1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而N4产量显著降低了7.98%;N2和N3提高了齐穗期和成熟期的叶片、茎鞘和穗部的氮、磷、钾养分积累量,且以N2最高,与N1间差异显著,同时,N2和N3提高了齐穗至成熟期叶片和茎鞘氮、磷、钾养分转运量、转运率、转运贡献率以及穗部养分增加量,尤其N2叶片氮、磷、钾转运量以及叶片氮转运率平均分别显著提高了83.27%、71.33%、74.54%和20.26%,而N4表现出与N2和N3相反的趋势。此外,水稻产量与成熟期叶片、茎鞘和穗部的氮、磷、钾养分积累量以及养分转运贡献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各养分转运贡献率间存在协同性。综上所述,平衡施氮和减氮处理能提高水稻齐穗期和成熟期植株氮、磷、钾养分积累量,促进齐穗至成熟期养分的转运,利于苏打盐碱地水稻增产及对养分的高效利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