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土茯苓复方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活性成分及其潜在靶点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和通用蛋白质资源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得到土茯苓复方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标。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获得OSCC表达谱和临床资料,分析OSCC与正常组织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收集OSCC相关基因,对药物作用靶标和疾病相关基因取交集获得潜在治疗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图和“OSCC靶点-药物活性成分”网络模型。对潜在治疗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并评估关键作用靶点与OSCC患者预后的关系。最后用Autodock_vina和Pymol软件进行最关键作用靶点和有效成分的分子对接。结果 共获得土茯苓复方治疗OSCC的潜在治疗靶点141个。土茯苓复方主要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丝苏氨酸特异性蛋白激酶(AKT)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基因(VEGFA)、IL-1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多个靶标,涉及包括TNF、IL-17、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NF-κB在内的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大多数治疗靶标与OSCC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其中与总生存期显著相关的靶标有9个,与无进展生存期显著相关的靶标有7个。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柚皮素与MAPK3,β-胡萝卜素、山奈酚与CASP3结合能力较强。结论 土茯苓复方中包括柚皮素、β-胡萝卜素和山奈酚在内的8个主要活性成分,可通过MAPK3、AKT1和CASP3等多条信号通路作用于OSCC的141个靶点,有助于OSCC治疗药物的研发。

  • 单位
    浙江大学; 浙江省人民医院; 杭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