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6月龄和2月龄C57BL/6J小鼠经中等偏强的白噪声暴露后的听力学、耳蜗带状突触及毛细胞线粒体的变化。方法 16只听力正常的6月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3组为实验组,分别为噪声暴露后1天组(P1)、噪声暴露后7天组(P7)、噪声暴露后14天组(P14),另外1组未经噪声暴露,设为对照组。每组4只小鼠(8只耳蜗),实验组小鼠用110dB SPL白噪声暴露2小时,在噪声暴露后1天、7天和14天分别检测小鼠ABR阈值。之后处死动物取耳蜗器官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内外毛细胞、带状突触及线粒体DNA氧化损伤产物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变化。另取16只听力正常的2月龄同品系小鼠,实验分组及方法同上。结果 1)听力学结果:6月龄小鼠P1时各频率阈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P7时小鼠听阈与P1相比有所恢复,P14时小鼠听阈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月龄小鼠经同等条件噪声暴露后,其听力在P7时基本恢复,P14时则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形态学结果:6月和2月龄小鼠在P1时耳蜗带状突触数量均明显减少,但2月龄小鼠突触数量在P7时明显恢复,P14时则完全恢复,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6月龄小鼠P14时突触数量仅有部分恢复,其数量仍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6月龄小鼠经中等强度噪声暴露后中回区域内外毛细胞及纤毛大体上无明显缺失。但是在噪声暴露后各时间点,6月龄小鼠耳蜗毛细胞均可见8-OHdG明显表达。结论噪声暴露可与听觉老化作用相互叠加,使听力损害程度显著加重,其机制可能与毛细胞内线粒体损伤和带状突触受损有关。
-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