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病患者并发肺孢子菌肺炎36例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秦爱博; 郑茜子; 王鹤; 周福德*; 赵明辉
来源: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9, (08): 561-567.
DOI:10.3760/cma.j.issn.1001-7097.2019.08.001

摘要

目的 探讨肾小球病并发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6年8月至2018年2月确诊的36例肾小球病合并PCP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36例患者被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PCP起病至确诊时间、血乳酸脱氢酶水平、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机械通气比例及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的差异。结果 36例入选者中男27例,女9例,年龄(49.6±17.5)岁。所有患者均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发生PCP,中位治疗时间为2.5个月,均未接受过预防性PCP治疗。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100.0%)、呼吸困难(75.0%)及干咳(61.1%)。入院时35例(97.2%)存在低氧血症,17例(47.2%)为Ⅰ型呼吸衰竭。半数患者(15/30)CD4+T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28例胸部CT检查示均有磨玻璃影,其他常见表现包括网格样改变、实变及多发小结节。35例患者初始治疗使用甲氧苄啶-磺胺甲唑(TMP-SMX),磺胺相关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为17.1%(6/35)。1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直接死因均为呼吸衰竭。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PCP起病至确诊时间更长,机械通气比例及APACHEⅡ评分更高。结论 PCP是肾小球病患者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TMP-SMX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碱化、水化,警惕急性肾损伤的发生。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