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血小板为循环血液中的无核细胞碎片,不同于其他有核细胞,其活化、黏附、聚集及炎症因子释放等功能的实现与其蛋白表达变化或翻译后修饰的动态差异密切相关,而非基因调控。因此对血小板的研究无法采用传统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为研究血小板蛋白质生物学特性提供了理想的手段。事实上,在生理状态下蛋白组学技术已经鉴定出许多新的血小板信号蛋白和受体,而且有些正是目前研究抗血小板治疗的靶点蛋白;在上述取得一系列成功背
-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