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螺旋CT大螺距Flash模式在肺动脉CTA成像技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思杭; 吕发金; 曾勇明; 彭刚; 姚开情; 吕亮
来源: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9(10): 1494-1499.
DOI:10.13406/j.cnki.cyxb.000382

摘要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大螺距Flash模式、时间-密度曲线测试技术在肺动脉CT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中运用的可行性。方法:将拟行CTPA检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单源常规模式扫描,对比剂示踪技术。实验组采用双源大螺距Flash模式扫描,时间-密度曲线测试技术。对比剂均采用400 mg I/ml碘迈伦,其余扫描参数均相同。扫描结束后,将原始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处理,分别采用图像质量评分及CT值、对比噪声比评价图像质量。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共60例病人均成功完成CTPA检查,2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752,0.605,0.319,0.523);实验组对比噪声比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28,0.030,0.001,0.012,0.020),2组肺动脉干、左右上肺动脉、左右下肺动脉CT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362,0.986,0.373,0.584,0.931),实验组升主动脉、左右上肺静脉、左右下肺静脉CT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1,0.000,0.003,0.000),且实验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χ2=12.25,P=0.016;χ2=7.53,P=0.023);实验组对比剂用量(24 ml vs.50 ml)和辐射剂量[(5.27±1.94)m Sv vs.7.30±2.73)m Sv]低于对照组(P=0.011),实验组扫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0.94±0.07)s vs.(4.71±0.37)s,P=0.000]。结论:在CTPA检查中,双源CT大螺距Flash模式、时间-密度曲线测试技术不仅能采集到理想的肺动脉影像,而且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还有效缩短了患者的屏气时间。

  • 单位
    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