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晚明越中园林整体呈现广泛的造园实践与较高的艺术水平,但相关领域研究在深度与广度上都有所欠缺。以晚明时期越中地区极为显著的望族现象及家族营园风气为切入点,以张氏、祁氏、陶氏家族为例,分析其繁盛园林文化产生的背景与原因,探究不同家族各具特色的营园实践思想和家族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对形成园林地域特色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文人家族为晚明越中造园的主要推动者,并依靠数代间的持续实践,发展出个性鲜明的特征:如张氏崇尚"匠心"、强调"内省";祁氏以对山水的责任感维系造园热情、明确造园观念;陶氏则擅长利用奇特的采石宕地貌造园。同时这些个性特征又依托各家族间的广泛交流,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地域影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