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与解剖定位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时间自建库起至2019年4月1日, 并查阅相关参考文献。收集所有超声引导与解剖定位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腕管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 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并采用Q检验对各纳入研究间的异质性分析, 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合并效应量模型, 并进行Meta分析, 采用漏斗图行偏倚评价。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评价。Meta分析显示, 治疗后4周, 超声引导组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显著低于解剖定位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94, 95%CI(-1.71, -0.16), Z=2.36, P=0.02];治疗后12周, 超声引导组SSS评分显著低于解剖定位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19, 95%CI(-2.25, -0.13), Z=2.21, P=0.03]。治疗后4周, 超声引导组功能状态评分(FSS)低于解剖定位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28, 95%CI(-0.51, -0.05), Z=2.34, P=0.02];治疗后12周, 超声引导组FSS评分低于解剖定位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33, 95%CI(-0.59, -0.08), Z=2.54, P=0.01]。治疗后4周, 解剖定位组和超声引导组在神经电生理结果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2周, 解剖定位组和超声引导组在神经电生理运动潜伏期(DML)、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注射糖皮质激素在改善腕管综合征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及功能状态方面比解剖定位注射更有效, 且并发症更少;然而, 两种方法在神经电生理改善方面效果相当。

  • 单位
    莒南县人民医院;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