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膜后入路构建大鼠肾下腹主动脉瘤模型

作者:朱君星; 唐全巧; 冯松; 石星驰; 易思怡; 周灿; 杨颖*
来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21, 43(16): 1559-1565.
DOI:10.16016/j.1000-5404.202102082

摘要

目的经腹膜后入路构建简便稳定的大鼠肾下腹主动脉瘤模型。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20只,按雌雄比例1∶1,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两组均采用经腹膜后入路游离肾下腹主动脉段,模型组以腔内灌注弹性蛋白酶0.1 mL(约含5 U)20 min,腔外氯化钙(1.0 mol/L)浸润10 min处理。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替代弹性蛋白酶和氯化钙。建模术后饲养4周开腹收集腹主动脉标本,采用游标卡尺测量术中、术后腹主动脉直径,以术后4周腹主动脉直径扩张50%以上或动脉瘤破裂作为诊断腹主动脉瘤标准。采用HE、EVG、Masson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cal, IHC)观察两组大鼠腹主动脉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两组大鼠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对照组存活率100%,无1例成瘤;模型组大鼠存活率80%,成瘤率80%。两组成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腹主动脉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模型组腹主动脉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扩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腹主动脉呈梭形或囊状扩张,灌注段腹主动脉周围黏连明显,局部可见钙化灶。HE染色显示,模型组血管壁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EVG染色显示,模型组血管弹性纤维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血管胶原纤维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滑肌细胞IHC染色显示,模型组平滑肌细胞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腹膜后入路联合腔内弹性蛋白酶灌注和腔外氯化钙浸润法可简单有效地构建稳定、可重复性、拟人性强的大鼠肾下腹主动脉瘤模型。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