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量性状的花榈木种子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作者:胡凌峰; 宋曰钦*; 孟俊; 宫家润; 李和芳; 何文祥; 王洪超
来源:分子植物育种, 2019, 17(16): 5504-5512.
DOI:10.13271/j.mpb.017.005504

摘要

花榈木(Ormosia henryi Prain)又名花梨木,属于豆科红豆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同时也具备药用观赏等价值。但其分布范围狭小,且受生态变化影响较大,野生花榈木逐渐减少。为揭示不同地区花榈木种子表型变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14个地区的花榈木种子表型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其种子表型多样性以及表型变化和地理生态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花榈木种子各数量性状都具有较大的变异系数(大于10.0%),其中种子厚度具有最大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可将14各地区种源分为6大类群,各类群之间在不同表型上都有显著性差异。相关性研究表明,除种皮厚度外,其余不同类群各性状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且与经纬度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负相关性。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贵州省的3个地区种子与其余地区相比较饱满,且贵州关岭县的种子得分最高。说明花榈木种子表型在群体间存在较大变异性,且这种变异性与经纬度变化有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