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吐鲁番出土的粟特语婢女买卖契,自1989年首次公布以来,就以其纪年(公元639年)与发现地点明确、文书文本完整、内容重要而受到广泛的重视,被国际学界视为中古西域史的第一等史料。就目前解读研究看,其内容大体明确:买家是一位汉僧,卖家是粟特康姓胡人,被买卖的女孩出生于突厥地面,契约的保人和书手均为胡人,交易以中亚流行的国际货币波斯银钱支付。汉、粟特、突厥三大族的人物在这一件买卖契约中同时出现,再现了七世纪西域民族交往的实相。文献的完备解读是研究的基础,这里讨论契约文本中的一个疑难词与突厥朱耶部落的关系,旨在为解决夙疑提供一个方案。

  • 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