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基于文化流动理论和文化抵制理论的延伸,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采用两层多元Probit模型和中介模型,探究弥补性资源和底层文化资本两类寒门特征资本是否存在及其对寒门子弟教育获得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一是学生责任感/自律和自尊是底层文化资本,只助力农村地区寒门子弟升入重点学校。二是来自政府、学校的资助是典型的弥补性资源,只能助力基于经济分类的寒门子弟提高升入重点学校的概率。三是弥补性资源、底层文化资本等寒门特征资本对寒门子弟升入重点学校的机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但并不存在寒门家庭养育实践促进底层文化资本形成,或弥补性资源激励形成底层文化资本从而助力寒门子弟获得高质量教育的其他路径。
-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