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并总结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极早和超早产儿的救治现状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收治的胎龄<32周且出院日龄≥28 d共547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按临床诊断分为BPD组(n=126)和非BPD组(n=421),综合比较两组早产儿的情况,并纵向分析、总结3年的临床资料及BPD情况。结果:BPD组胎龄为(28.57±1.49)周,胎龄<28周的超早产儿占31.7%,而非BPD组胎龄为(30.05±1.39)周,超早产儿仅占8.1%(P <0.05)。BPD组出生体重(1 132.18±251.25)g,<1 000 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占28.6%,而非BPD组出生体重(1 384.47±267.44)g,超低出生体重儿仅占6.4%(P <0.05)。BPD组5 min Apgar评分≤7分、产房复苏率均升高(P <0.05)。非BPD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者第1次使用剂量显著大于BPD组(P <0.05),≥2次使用率低于BPD组(P <0.01)。BPD组有创及无创通气比例、通气持续时间及肺出血发病率均显著升高(P均<0.001),住院时间及总费用均高于非BPD组(P <0.05)。纵向分析,3年BPD总发病率为23.0%,2019年最高(28.8%),2018年最低(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有创机械通气比例、超早产儿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 0.05),但2018年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其他年份(P <0.05)。结论:应加强对超早产儿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病情的监测及跟踪,重视PS的早期规范化应用,以进一步减少BPD,改善临床预后。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