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无论是学问本身的增长,还是学问研究者的成长、成才甚至成为大师,都会有一个"累积性进展"问题。没有"累积性进展",就没有教育学科的成熟。所谓"累积性进展",是指研究者所研究的东西是否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使后续研究不必再另起炉灶或重复研究。教育学科与自然科学学科和大多数社会科学学科不同,其"累积性进展"显得特别不容易。原因可能有客观和主观两类:客观原因可能包括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及对其他学科的全面依赖等,主观因素可能涉及研究者的研究着力点、借鉴发达国家累积性成果的愿望、课题的来源、研究者自身的学术修养以及学术风气和社会风气等。从现实来说,研究者首先须守住实事求是的底线,判断和甄选可能对教育学产生"累积性成果"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其次是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理论与方法等资源,通过解决具体教育问题的实践,积累教育学的"内容"从而获得一个个累积性成果,为实现教育学研究的"累积性进展"提供可能;再次是建立研究者自己知识结构中的"问题系统",依据这个问题系统进行研究,实现个体研究者研究课题的系统性,从而为获得累积性成果提供可能。总之,使学科日渐成熟,使我们的每一分努力都能获得与这种成熟相匹配的"累积性进展",是教育学研究者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