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理解儿童是儿童立场的生命之源,观察作为传统方法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基础性的地位。但是,当前推崇的实证主义范式下的观察因其三重趋向可能存在以下隐蔽却不可忽视的危险:一是观察主体中心趋向下的儿童主体性之遮蔽;二是观察视点瞄准趋向下的儿童整体性之拆解;三是观察结果确定趋向下的儿童无限性之掩盖。为此,本文基于施泰因的现象学提出理解儿童的另一种方法——同感。同感具有化解上述危险的力量:同感肯定了他者的主体性;同感构造的他者是完整统一体;同感尊重了他者的绝对他异性。最后,本文阐明了同感的实行:首先是让儿童以本真面目出场的“邀约”,其次是为儿童显现敞开澄明之境的“隐没”,最后是跟随儿童以明晰儿童体验的“投身”。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