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晚明通俗文学勃兴,传统将戏曲、小说、民歌视为小道的狭隘观念,受到很大的冲击,这些通俗文学的艺术魅力与社会功能有如猛虎出柙、洪水泛滥一般,席卷了宋元明以来,被程朱理学控制,长达数百年的中国的每一个角落,牵系着旧社会中的每一颗人心。追根究底,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明代正德、嘉靖后兴起的理学别支——心学,有莫大的关系。明正德间王守仁倡"致良知"、"心即理"、"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等观念,吹起了心学的号角,也使得士大夫之间的风气,由心驰魏阙,竞逐外务,纷纷转往内心世界的探索。同时,心学左派领袖,号称阳明弟子的王艮,也发展出一套与程朱理学相悖,充分肯定自我、肯定人欲的泰州之学。此风靡当代的心学,蔚为一股社会人文思潮,解脱了几百年来,被理学所束缚的苦闷人心,开拓了当代人的眼界,在文学与艺术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反映在当时所流行的戏曲小说的创作与批评上,这股力量,后代人是绝对不能轻估的。以《劝善记》《还魂记》两本传奇剧本为主,探讨在心学以及程朱理学的影响下,代表着当代普罗大众思想的通俗文学创作家如何抨击、维护中国传统思想,并且以一种艺术手法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