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有色溶解性有机质与铜络合机制

作者:肖骁; 何小松; 高如泰; 席北斗; 张慧; 黄彩红; 李丹; 袁志业
来源:环境科学, 2017, 38(05): 1873-1880.
DOI:10.13227/j.hjkx.201610166

摘要

为了阐明填埋场中重金属的形态演变机制,采用三维荧光光谱、荧光猝灭滴定技术及平行因子分析,研究了不同填埋年限垃圾中有色溶解性有机物(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与Cu(Ⅱ)的络合过程.结果表明,填埋垃圾CDOM中含有类蛋白、类富里酸及类胡敏酸物质,随着填埋时间的延伸,类蛋白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类富里酸和类胡敏酸含量呈上升趋势.填埋垃圾CDOM中类蛋白物质对Cu(Ⅱ)络合能力和参与络合的荧光基团比例存在差异,络合的条件稳定常数在4.005.75之间,参与络合的荧光基团比例在22.78%95.30%之间;而类腐殖质与Cu(Ⅱ)作用的条件稳定常数和参与络合的荧光基团比例变化较小,类胡敏酸物质与Cu(Ⅱ)络合的条件稳定常数在4.715.54之间,参与络合的荧光基团比例在42.35%61.46%之间,类富里酸物质与Cu(Ⅱ)络合的条件稳定常数在4.445.25之间,参与络合的荧光基团比例在46.14%57.22%之间.类富里酸和类胡敏酸与Cu(Ⅱ)的结合能力都随着填埋年限的增加而降低,但参与络合的荧光基团比例增加,并且类胡敏酸物质与重金属的结合能力强于类富里酸,但参与配位的官能团较类富里酸少.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