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工作是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关于建档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伦理原则》系列文件中都有表述。2004年,中国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国家立法的层面针对非遗的建档确立了实施主体、建档对象。随着非遗保护工作不断推进,更多的行动主体加入,其中包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中国唐卡文化档案"项目。该项目通过对唐卡主要产地和流布地域的普查、记录、整理、建档和编纂各环节,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起了项目制建档的模式。至今十余年的行动中,该项目经历了初期实验、建档理念调整,直至全面启动并确立了普查建档的原则、内容、标准等理论思考和工作规范。唐卡文化建档的实践理论是项目实施主体、行动方、专家在实施过程中反复协商、讨论的结果。通过梳理、总结和反思项目建档实践中形成的多元主体合作工作模式,提供非遗保护多元行动方的案例,有助于提升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建设能力,为非遗进入科学保护阶段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