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末,Yasargil[1]首次提出瘤体直径不超过3mm的动脉瘤定义为微小动脉瘤。有研究称微小动脉瘤的破裂率与非微小动脉瘤相比更高;所以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很有必要;然而这些动脉瘤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其狭窄空间极大地限制了外科医生在瘤腔内实现微导管稳定到位以及弹簧圈致密栓塞,血管内介入治疗被认为技术上具有挑战性,且已报告的高并发症发生率[2-4],此外,动脉瘤腔直径太小会增加了弹簧圈展开过程中的摩擦力,这被认为会增加术中破裂的风险[5-8]。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新型介入材料不断研发,血流导向装置介入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成为潜在趋势。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