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传统诗歌意象在中国文学中拥有着恒久生命力,“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的思维惯性赋予了与时序密切相关的草木意象别样的表现力。自东晋《问来使》至南北朝时期蔷薇频繁入诗,唐宋时期成为诗歌常见题材。进入现代,白话文学兴起,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甚至杂文之中,众多名家无不对“蔷薇”意象倾注特别的情感,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诗经》比兴传统的影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