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9年大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陈玉凤; 潘微; 栾明春; 宋晓昀; 薄志坚*
来源:职业与健康, 2021, 37(11): 1473-1477.
DOI:10.13329/j.cnki.zyyjk.2021.0386

摘要

目的了解大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污染状况及人群中这3类病原的感染情况。方法 2017—2019年根据《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开展食品样品中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定性和定量)、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性和定量)、弯曲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溶藻弧菌、诺如病毒、甲型肝炎病毒、异尖线虫、华支睾吸虫、东方次睾吸虫及颚口线虫的检测。根据2017—2019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检测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和诺如病毒。结果 2017—2019年大连市共检测16大类,35类食品样品548份,检出阳性样品29份,总检出率为5.29%;2017—2019年大连市共采集食源性疾病患者样本4 805份,其中检出阳性标本526份,检出率为10.95%;2017—2019年大连市2种来源样品致病病原检出率逐年降低,不同年份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23、12.049,均P<0.05)。食品样品中致病细菌占比从高到低依次是副溶血性弧菌(26%)、溶藻弧菌(13%)、金黄色葡萄球菌(7%)、沙门菌(3%)、河弧菌(3%);异尖线虫占比较高,达39%;诺如病毒占比6%;甲型肝炎病毒占比3%。食源性疾病患者样品中致病细菌占比从高到低依次是副溶血性弧菌(75%)、致泻大肠埃希菌(2%)、沙门菌(2%)和志贺菌(0);诺如病毒占比较高,达21%。结论大连市食品安全总体情况较好,但仍存在隐患,如副溶血性弧菌、河弧菌、溶藻弧菌、诺如病毒和异尖线虫在食品中检出率较高。人群监测显示,副溶血性弧菌和诺如病毒检出率较高。

  • 单位
    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