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C-MS和GC-MS的仿野生栽培与野生甘松药材的主要成分分析

作者:李莹; 钟海蓉; 丰日落; 王涛; 罗江; 杨正明; 陈晨; 阎新佳; 包晓明; 李文兵; 刘圆*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2023, 48(05): 1218-1228.
DOI:10.19540/j.cnki.cjcmm.20221210.101

摘要

联合应用UPLC-Q-TOF-MS与GC-MS技术,结合基于多元统计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运用UPLC测定并比较甘松新酮等5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对仿野生栽培甘松与野生甘松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综合分析。基于LC-MS与GC-MS的多元统计分析结果一致,即仿野生组的G1、G2与野生组的G8~G19聚为第1类,而野生组的G7与仿野生组的G3~G6聚为第2类;剔除G1、G2、G7离群数据后,仿野生组的G3~G6聚为一类,野生组的G8~G19聚为一类。根据LC-MS检测的正、负离子模式共鉴定了26个化学成分;运用UPLC对5个指标性成分(VIP>1.5)进行含量测定,仿野生组中的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蒙花苷、甘松新酮和总含量分别是野生组中各成分的1.85、1.52、1.26、0.90、2.93、2.56倍。基于GC-MS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得到10个差异峰,其中仿野生组中α-葎草烯、马兜铃烯的相对含量分别极显著(P<0.01)、显著(P<0.05)高于野生组,而5,6-环氧-3-羟基-7-巨豆烯-9-酮、γ-桉叶醇和juniper camphor等7个成分和12-isopropyl-1,5,9-trimethyl-4,8,13-cyclotetradecatriene-1,3-diol的相对含量分别极显著(P<0.01)、显著(P<0.05)低于野生组。因此仿野生栽培甘松与野生甘松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类别基本一致,但仿野生组中的非挥发性成分较野生组中的含量高,部分挥发性成分反之。该研究为综合评价仿野生栽培甘松与野生甘松的药材质量提供科学数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