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直肠黏液腺癌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9年2月重庆市中医院收治的74例直肠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0例,女34例;年龄为(46±8)岁,年龄范围为32~82岁。74例患者中,单纯型黏液腺癌41例,部分型黏液腺癌26例,灶性或小灶区域黏液腺癌7例。所有患者行磁共振平扫+动态增强扫描。观察指标:(1)直肠黏液腺癌病变形态。(2)直肠黏液腺癌病变边缘。(3)直肠黏液腺癌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值。(4)直肠黏液腺癌病变内部强化特征。(5)直肠黏液腺癌病变时间信号曲线。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 (1)直肠黏液腺癌病变形态:74例患者的病变形态各异。41例单纯型黏液腺癌患者中,卵圆形22例,圆形8例,不规则形11例。26例部分型黏液腺癌患者中,卵圆形15例,圆形8例,不规则形3例。7例灶性或小灶区域黏液腺癌患者中,卵圆形2例,圆形1例,不规则形4例。(2)直肠黏液腺癌病变边缘:74例患者的病变边缘以不清楚、不规则多见。41例单纯型黏液腺癌患者中,边缘不清楚、不规则32例,边缘清晰7例,边缘不清晰且伴有裂隙者2例。26例部分型黏液腺癌患者中,边缘不清晰并伴有裂隙多见20例,边缘不清楚、不规则5例,边缘清晰1例。7例灶性或小灶区域黏液腺癌患者中,边缘清晰、不规则5例,边缘不清晰、不规则1例,边缘清晰1例。(3)直肠黏液腺癌病变ADC值:74例患者弥散加权成像均呈弥散受限改变。41例单纯型黏液腺癌患者ADC值为(1.24±0.23)×10-3 mm2/s,26例部分型黏液腺癌患者ADC值为(0.91±0.42)×10-3 mm2/s,7例灶性或小灶区域黏液腺癌ADC值为(1.07±0.24)×10-3 mm2/s。(4)直肠黏液腺癌病变内部强化特征:74例患者病变内部强化特征以延迟不均质强化及边缘强化多见。41例单纯型黏液腺癌患者中,延迟不均质强化24例,边缘强化17例,无均匀强化者。26例部分型黏液腺癌患者中,边缘强化20例,均匀强化6例,无不均匀强化者。7例灶性或小灶区域黏液腺癌患者均为不均质强化。(5)直肠黏液腺癌病变时间信号曲线:74例患者病变时间信号曲线以流出型多见。41例单纯型黏液腺癌患者,渐进型曲线22例,平台型12例,流出型7例。26例部分型黏液腺癌患者中,流出型17例,平台型8例,渐进型1例。7例灶性或小灶区域黏液腺癌患者中,流出型4例,平台型2例,渐进型1例。结论 不同类型直肠黏液腺癌的MRI检查结果存在异同,正确认识直肠黏液腺癌各类型MRI检查特点有助于直肠黏液腺癌分型诊断。
-
单位重庆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