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报道泰国西北部Nakhon Thai盆地中生代Nam Phong组、Phu Kradung组、Phra Wihan组和Sao Khua组的古地磁学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以期为印支地块中生代构造演化提供新的古地磁学约束.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测试获得了Nam Phong组、Phu Kradung组和Sao Khua组对应的最大可能沉积年龄分别为约208、约154和约140 Ma;指示Phra Wihan及其上的Sao Khua组为早白垩世沉积.同时,这三个组的碎屑锆石年龄谱进一步证实了印支地块在中-晚侏罗世发生了一次沉积物源的转换.古地磁学研究获得3个古地磁极:晚三叠世Nam Phong组为55.9°N/172.2°E(A95=4.6°)、晚侏罗世Phu Kradung组为61.0°N/182.3°E(A95=6.2°)和早白垩世Phra Wihan组为67.0°N/192.1°E(A95=3.6°).其中,前两个古地磁结果通过了褶皱检验,且具有很好的区域一致性,表明其很可能为岩石形成时获得的原生剩磁,对应古地磁极可作为印支地块中生代的关键古地磁极.结合已有数据,新建立的印支地块中生代视极移曲线表明,印支地块晚三叠世以来的约1200~1400 km的显著南移主要发生在中生代;但是,尽管新生代以来的印度与亚洲大陆的碰撞与持续挤压可能是印支地块晚三叠世以来发生水平旋转的的主因,但侏罗-白垩纪期间印支地块的显著南移同样伴随着一定量(18.8°±7.8°)的顺时针水平旋转.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