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耕作模式提高黄淮海平原冬小麦产量并改善土壤水肥状况

作者:刘水苗; 关小康*; 刘长硕; 王艳丽; 吴鹏年; 高晨凯; 李煜铭; 乔毅博; 赵志恒; 邵京; 于昊霖; 王同朝
来源:农业工程学报, 2023, 39(18): 82-91.

摘要

为了探索黄淮海小麦生产适宜的耕作模式,该研究设计长期定位试验(2017—2022年)对比了简化耕作模式深耕(deep tillage,DT)、轮耕(rotational tillage,RT)和免耕(no-tillage,NT)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水肥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RT处理显著提高了冬小麦苗期0~20 cm土层土壤水分吸收利用情况,冬小麦孕穗期、灌浆期RT处理0~20、>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DT、NT处理。RT处理0~20、>20~40 cm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和碳氮比含量较DT、NT处理显著提高,2021—2022年0~20 cm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碳氮比RT处理较DT和NT处理分别显著提高40.45%和31.58%、56.66%和45.34%、11.62%和9.91%。2020—2021年和2021—2022年RT处理冬小麦产量较DT、NT处理分别显著提高20.20%、13.39%和20.35%、18.74%。RT处理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千粒质量,其产量变异系数最低,产量可持续指数最高,说明RT处理有助于增加冬小麦生产力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可以实现黄淮海冬小麦高产稳产。研究可为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产应用一年深耕、两年免耕的轮耕耕作模式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