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吉林大黑山钼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缘,为一典型的超大型斑岩型钼矿床,矿体主要产于花岗闪长斑岩岩体内。矿床的成矿阶段包括石英-黄铁矿、石英-磁黄铁矿-黄铁矿、石英-辉钼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化5个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的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其次为纯气相和纯液相包裹体,还有少量含子矿物的三相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60℃417.6℃,盐度为4.48%41.05%。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的温度具有规律的演化,均一温度分别为400℃417.6℃,340℃378℃,230℃340℃,218℃,160℃185℃。其中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20℃405℃,盐度为34.43%41.05%,密度为0.94g/cm31.03g/cm3;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0℃417.6℃,盐度为4.48%13.55%,密度为0.62g/cm30.97g/cm3。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气液两相包裹体成分主要为CO2。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该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以岩浆水为主,后期有大气水的加入。流体沸腾是大黑山钼矿床成矿的重要机制。
-
单位国土资源部;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