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针对高位隐蔽性滑坡隐患传统地面调查手段难以识别的问题,笔者所在团队提出了天-空-地协同的滑坡隐患识别与监测“三查”体系,并已在全国范围进行工程化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相关工作的学术报道较少。以滑坡灾害频发的大渡河流域丹巴县段为研究区,开展基于“三查”体系的滑坡隐患识别与监测具体实践。首先利用Stacking-InSAR和SBAS-InSAR两种InSAR技术结合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实现整个实验区活动滑坡隐患的广域“普查”,并对比分析Stacking-InSAR和SBAS-InSAR的识别结果;随后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和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对丹巴县城周边高风险区段滑坡隐患进行“详查”,进一步通过现场调查实现重大滑坡隐患的“核查”,最后利用SBAS-InSAR技术对典型滑坡隐患形变进行监测分析。协同利用天-空-地观测手段在研究区共探测到滑坡隐患41处,主要为大型古老滑坡堆积体在长期重力作用、河流冲刷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扰动下产生的局部复活,大部分滑坡隐患形变演化趋势与季节性降雨有较好的相关性。
-
单位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