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春夜喜雨》作于唐上元二年(761)春,杜甫历经“安史之乱”后,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草堂安定了下来。此时,杜甫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当时的杜甫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亲自躬耕于田地之间,农耕的生活拉近了诗人与农民之间的距离,也使诗人有机会亲身体会农民耕作之苦。从上年的冬天到次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