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北巫溪地区奥陶纪-志留纪转换期白云质条带形成机理及地质意义

作者:冯明友; 尚俊鑫; 刘田; 刘小洪; 王兴志; 朱逸青; 王珏博
来源: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2, 41(03): 599-611.
DOI:10.19658/j.issn.1007-2802.2022.41.021

摘要

为厘清渝东北巫溪地区O/S界线附近白云质条带的形成环境及条件,对其开展了岩石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条带多呈薄层状与泥页岩互层产出,以(含)铁白云石为典型特征。铁白云石晶体多为粉-细晶,具球状、似“雾心亮边”结构,呈飘浮状分散于硅质中或围绕基性火山岩岩屑生长。铁白云石属产甲烷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共同作用的微生物成因。火山活动产生的大量火山物质以及海平面快速下降引发的沉积环境突变导致的生物大灭绝为其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相对封闭的贫氧环境有利于有机质在甲烷菌和硫酸盐还原作用下形成HCO~-_3,早期沉积的基性火山物质大量脱水析出的Fe~(2+)、Mg~(2+)、Ca~(2+)等离子与HCO~-_3结合形成铁白云石。白云质条带的发育程度可作为奥陶纪-志留纪转换期火山作用及环境改变控制下细菌介导的成岩早期岩石-流体作用证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