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臌胀是古代四大顽症之一,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现代医学的肝硬化腹水与之相符合。历代臌胀病证之名称各异,本文从病位、病因、症状3个方面对臌胀病名进行论述,有"臌胀""蛊胀""蛊瘴""蜘蛛蛊""蜘蛛病""单腹胀""水蛊""气鼓""血臌""水鼓""虫鼓""酒鼓"等名称。臌胀的病因复杂,多为虚实并见。对臌胀病因的论述,历代医家大致分为外感六淫、疫毒侵袭,情志不遂、气失调畅,劳欲过度、伤及根本,感染水毒、虫积作胀,久病失治、迁延日久。臌胀虽病因繁多,但其病机关键在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肝气郁滞、血脉瘀阻、水湿停聚是形成臌胀的重要病机。因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腹中,脏腑虚则愈虚,气、血、水壅结于腹中,水湿不化,实者愈实。所以本病的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古代医家提出很多行之有效的臌胀治则治法,分别有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扶正培本、顾护正气,辨证使用攻补方法,健脾活血、通络利水,药食并重、重视调摄。古代医家从多个角度论述了臌胀的预后。通过查阅古代文献,经过分析总结,阐述古人对臌胀的认识,对指导现代临床治疗臌胀具有重要意义。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