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杜甫五言诗的名篇,其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几乎是妇孺皆知的名句。我们常说杜甫的作品是史诗,而本诗堪称“史诗”之说的完美注脚。本诗写于杜甫自长安赴奉先县之时,大约在天宝十四载十月至十一月之间,描述了诗人途中的见闻和感受,预示了一个动乱时代的来临——事实正是如此,仅仅一个月以后,致使整个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就爆发了,这让我们不得不感叹杜甫敏锐的洞察力。本诗中的“杜陵布衣”,是一个感时忧国的知识分子,更是一个批判现实的爱国者。当代诗人黄灿然用这样的句子向伟大的诗圣致敬:“上天要他高尚,所以让他平凡;/他的日子像白米,每粒都是艰难。/汉语的灵魂要寻找恰当的载体,/而这个流亡者正是他安稳的家园。//历史跟他相比,只是一段插曲;/战争若知道他,定会停止干戈。/痛苦,也要在他身上寻找深度。//上天赋予他不起眼的躯壳,/装着山川、风物、丧乱和爱,/让他一个人活出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