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血液透析治疗方式在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杨志高; 赵有芳*; 孟军; 车月; 刘宁; 吴萍; 王凤鸣
来源: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8, 22(05): 555-558.
DOI:10.13339/j.cnki.sglc.20180912.015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透析治疗方式在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51例;年龄6482岁。随机分为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组(对照组)与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SLED)治疗组(观察组),每组48例。全部患者在规范化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SLED治疗,对照组采用IHD治疗,每周23次。统计两组血液透析治疗前、治疗7 d后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通过中心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变化,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比较两组血液透析治疗前、治疗7 d后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变化;比较两组血液透析治疗前、治疗7 d后B型利钠多肽(BNP)、肌钙蛋白(c Tn)、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的变化;统计两组单次治疗脱水量、单次治疗过程中低血压发生次数和入院3个月后死亡例数。结果血液透析治疗7 d后,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43例、35例患者心功能分级改善至Ⅱ~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6 1,P=0.036 4)。经过治疗7 d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CVP、LVEF、心动过速、呼吸窘迫、APACHEⅡ评分、BNP、c Tn、Scr、Cys-C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好转(P<0.05);与对照组治疗7 d后相比,观察组好转尤其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单次治疗超滤脱水量优于对照组,由脱水导致的低血压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转归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LED通过调整机器流量参数、延长治疗时间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