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天保工程土壤保持效益评价研究

作者:梁梓澳; 王祥福*; 王维枫*; 闫珂; 李愿会; 董文婷; 王荣女
来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7(05): 181-188.

摘要

【目的】评估青海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天保工程)实施20年来土壤保持量及空间分布特征,了解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状态,为推动地方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模型,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地形数据、多年气候数据和土壤数据对青海省土壤保持量进行计算并在GIS平台上进行空间分析,探明在天保工程实施下土地利用类型、行政区、地形等因子影响下的土壤保持情况,并评估天保工程土壤保持效益。【结果】(1)2000—2020年,青海省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裸地为主。由于天保工程的实施,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在乔灌林地面积的扩张和裸地面积的减少,东部大面积灌木林地和草地转为乔木林地,草地和灌木林地是乔木林地面积增长的主要来源;(2)天保工程实施的20年间,土壤保持量增加了4.950×106 t,但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呈现东部和南部较高、西北部较低的态势;(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保持能力各异,乔木林地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最高,灌木林地土壤保持总量在20年间增加最多;(4)在不同行政区中,海东市、西宁市和黄南州土壤保持量20年间增加最多;(4)在海拔和坡度方面,20年间海拔梯度[1 667,2 600) m和较陡坡[15°,25°)的土壤保持效果较好,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最大。【结论】天保工程的实施显著增强了青海省土壤保持功能;灌木林地和乔木林地是青海省土壤保持量增长的主要类型;海拔梯度[1 667,2 600) m和较陡坡[15°~25°)的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效果较好,应继续加强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