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针药结合在不同类型面部神经麻痹中的治疗作用并探讨效果差异产生原因。方法:将2016年6月—2018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面部神经麻痹患者纳入研究,共80例。根据面部神经麻痹的类型分为中枢性面部神经麻痹组(即中枢组,27例)和周围性面部神经麻痹组(即周围组,5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针药结合进行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肌电图(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和短潜伏期)变化及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3周和4周的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经治疗后,周围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 34%(50/53),中枢组临床总有有效率为77. 78%,两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9. 013,P=0. 021)。治疗后第1周开始,周围组研究对象的面神经功能评分开始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中枢组则是在治疗后第2周开始面神经功能评分开始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数据结果显示,经治疗后,周围组各时间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中枢组,P <0. 05。经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CMAP波幅明显升高,R1潜伏期明显降低,P <0. 05。结论:针药结合能够显著缓解面神经麻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升高CMAP波幅和降低R1潜伏期水平,发挥治疗作用,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优于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