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末民初的报刊舆论多建构在“报人与报人之间的关系”“报人与报刊之间的关系”和“报刊与社会的关系”三个层面上,而报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是报刊创刊及传播的基础。《大公报》的成功创刊得益于英敛之作为天主教徒、保皇派和新闻人等多重身份而结成的社会交往关系,天主教神职人员、汪康年和严复等人从稳定稿费和稿源两方面助推《大公报》创刊,而《大公报》以其自身尖锐的语言风格和“宗教救国”等独特的自我呈现内容成为了促成社会改良的舆论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