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造影检查在布加综合征(BCS)患者下腔静脉阻塞亚型与下腔静脉阻塞端钙化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1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9例, 女12例;年龄为(53±10)岁, 年龄范围为34~70岁。41例BCS患者均行CT平扫及下腔静脉CT造影检查, 并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经DSA检查确定下腔静脉阻塞端形态后, 根据钙化灶形态和位置, 行球囊扩张术和(或)下腔静脉血管内支架植入术。观察指标:(1)下腔静脉阻塞端钙化情况。(2)介入治疗术中情况。(3)下腔静脉阻塞亚型与下腔静脉阻塞端钙化的相关性。(4)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 术后3、6、12、24、36、48个月常规行下腔静脉超声检查, 了解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似然比检验分析下腔静脉阻塞亚型与下腔静脉阻塞端钙化之间的相关性。采用Cramer′s修正列联系数V分析两者间的相关程度。结果 (1)下腔静脉阻塞端钙化情况:41例患者中, 17例未检测到下腔静脉阻塞端钙化, 24例检测到下腔静脉阻塞端钙化。24例患者钙化位置:17例为下腔静脉阻塞远端钙化, 4例为下腔静脉阻塞近端钙化, 3例为下腔静脉阻塞远端及近端均钙化;钙化灶形态:20例呈点状, 4例呈不规则状;钙化分布:20例为散在分布, 3例为簇状分布, 1例为弥漫性分布。(2)介入治疗术中情况:41例患者中, 21例行球囊扩张术, 20例行球囊扩张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2例患者在行经皮穿刺术时出现右股静脉穿刺点血肿, 立即给予加压包扎治疗。1例患者因下腔静脉阻塞端弥漫性钙化在术中发生球囊破裂, 连续更换3枚球囊治疗后, 下腔静脉狭窄程度改善。1例患者在行球囊扩张术时因梗阻远端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 立即给予抗凝及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余37例患者顺利完成介入治疗, 术中未发生特殊情况。(3)下腔静脉阻塞亚型与下腔静脉阻塞端钙化之间的相关性:24例检测到下腔静脉阻塞端钙化的患者中, 13例为膜性阻塞, 7例为节段性阻塞, 4例为膜性带孔阻塞;17例无下腔静脉阻塞端钙化的患者中, 3例为膜性阻塞, 13例为节段性阻塞, 1例为膜性带孔阻塞。似然比检验结果显示:下腔静脉阻塞亚型与下腔静脉阻塞端钙化存在相关性(χ2=9.293, P<0.05)。Cramer′s修正列联系数V=0.466。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下腔静脉膜性阻塞与下腔静脉阻塞端钙化存在相关性(χ2=8.121, P<0.05), 而节段性阻塞和膜性带孔阻塞与下腔静脉阻塞端钙化不存在相关性(χ2=3.395, 0.004, P>0.05)。(4)随访及生存情况:4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24.0~48.0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为37.1个月。38例患者术后超声检查显示下腔静脉回流顺利, 下肢肿胀和静脉曲张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例患者下腔静脉阻塞端血栓仍存在, 其中1例血栓明显减少(血流影响小), 予以随访复查;2例患者出现术后再狭窄, 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41例患者均生存。结论 BCS患者下腔静脉阻塞亚型与下腔静脉阻塞端钙化存在相关性。采用下腔静脉造影检查评估BCS患者下腔静脉阻塞端钙化情况对术前下腔静脉阻塞亚型的诊断及术中介入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