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鲁迅写于1925年5月的小说《高老夫子》通常被简单地视为一篇《儒林外史》式的讽刺小说,其主旨则被理解为对假道学或伪新党的批判。关于它的小说技巧,历来的评价颇不稳定,有认为它对人物心理的表现超过了阿Q时代,也有认为它是艺术上不完整的失败之作。这意味着其诗学机制并未得到透彻解析。与《孔乙己》《阿Q正传》等乡村题材的小说作品相比,《高老夫子》和《端午节》《肥皂》等以都市知识分子为主角的小说,是鲁迅面对其当下生活和文化情境的产物,需要在充分语境化的前提下进行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