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德育是个永恒的话题。德育带给学生的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是与非、好与坏的判断。"道德教育的实质是使人认识到某种道德品质的绝对性,从而遵守它、学习它,它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这是长期以来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认知。但是,我们越来越发现,当基于强大的教师权威和严格的德育规训而开展的德育活动遭遇今天的青少年学生时,德育效果却黯然失色。面向未来,德育何去何从?恰在此时,一个新的学术流派——美德伦理学横空出世!美德伦理学认为,道德(或美德)的本质不是价值判断,而是一种审美判断!一个人之所以成为有德性的人,不是因为他掌握了辨别行为对错的理性能力,而是因为他拥有了欣赏美好品质的审美能力,能够唤起自身的积极心理和积极情感,正如能唤起对美好色彩和美好声音的喜爱情感一样,人对美的事物和美的品质的向往是基于感性的。美德伦理学的观点可谓石破天惊、拨云见日。一条宽广的大道豁然铺展在眼前,德育拥有了新的路径和无限的可能。本期,编辑部为读者朋友隆重推出这篇详尽阐述美德伦理学的文章,我们希望此文能够引发老师们的深度思考,从而创造更多的德育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