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黄梅戏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门传统戏曲艺术,经历了漫长而悠久的历史演变后,于20世纪50年代迎来了其重要的发展契机,剧目《董永卖身》被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改编成《天仙配》搬上了大众的舞台,至此,黄梅戏享誉海内外,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但当时依然面临着一个严峻的发展与传承问题,职业作曲家对黄梅戏的创作与谱曲并不多。面对此种形势,作曲家们找到了机会,逐渐投身到戏曲改革与探索的道路上来,对创作手法及方式做了较大的调整与改变,其中,《徽州女人》这部黄梅戏舞台剧正是改革力作之一[1],其创作风格及舞台表演形式对进一步推动黄梅戏曲种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