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群岛马鞍列岛贻贝养殖区沉积物磷的形态特征

作者:郑笑笑; 高君奇; 赵旭; 曹宇; 李珺; 林军; 黄宏*
来源:海洋环境科学, 2023, 42(04): 622-639.
DOI:10.13634/j.cnki.mes.2023.04.018

摘要

为探讨贻贝养殖活动对海洋沉积物磷赋存形态及分布的影响,本文采用SMT磷分级法提取并测定了马鞍列岛贻贝养殖区沉积物中的总磷(TP)、无机磷(IP)、有机磷(OP)、交换态磷(Ex-P)、铁铝结合态磷(Fe/Al-P)和钙结合态磷(Ca-P),分析了各形态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马鞍列岛养殖海域沉积物中TP的含量范围为458.83~507.60 mg/kg,平均含量为477.14 mg/kg,各采样站点沉积物磷的形态均以IP为主,占TP的比例为78.97%~86.99%。3种无机形态磷(IP)含量大小顺序为Fe/Al-P>Ca-P>Ex-P,在TP中平均占比分别为29.98%、27.50%和8.35%。生物可利用磷(BAP)可用于判断沉积物中磷的内源释放能力,其含量为172.34~266.86 mg/kg,平均含量为231.33 mg/kg,占TP含量的47.55%。沉积物各形态磷与微粒径的相关性表明,Fe/Al-P和BAP与微粒径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关系。各形态磷在养殖海域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贻贝养殖核心区>邻近区>潜在影响区>对照区的趋势,表明贻贝养殖活动对邻近海域沉积物磷有一定的影响,初步估算其主要影响范围约为1 km。

全文